为全面提升我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立足新时代新要求,紧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黑龙江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统一部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启动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为开展好此次专项行动,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医院特开设“核心制度”专栏。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释义】
1.何谓手术分级?
答: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治疗疾病为目的,在人体局部开展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重建形态或功能、移植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等医学操作的医疗技术,手术应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
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或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手术。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机构目前开展的手术情况、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等因素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2.为什么要把手术划分成四个级别来管理?
答:把手术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管理,是为适应新时期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激发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的主动性,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提升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的具体举措。不同手术,其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伦理风险等要素均不同,不加以区分进行管理,会造成医疗资源和管理成本不合理投入。将手术划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资源和管理成本作用,规避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分级管理也符合手术医师技术能力成长规律,有助于建立手术医师的成长目标,不断缩小技术能力水平差距,促进外科医师的全面发展。
3.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谁制定?
答:我国幅员辽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受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接诊病种等多种因素影响,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承担手术分级管理主体责任,应根据本机构的功能定位、诊疗科目、接诊患者疾病谱、学科发展方向、医疗技术能力等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规范手术管理。
4.医疗机构如何制定本机构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答:《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了应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等因素将手术分为四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指出,手术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风险、围手术期死亡风险等;手术难度包括手术复杂程度、患者状态、手术时长、术者资质要求以及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所需手术器械和装备复杂程度等;资源消耗程度指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资源的种类、数量与稀缺程度;伦理风险指人的社会伦理关系在手术影响下产生伦理负效应的可能。医疗机构可组织手术科室、手术室、病案室、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根据《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结合学科现状、专业、物价政策等,梳理目前开展全部手术的清单。借助质量管理工具与信息化手段,统筹各专业质控指标、年度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等,对包括但不限于麻醉并发症、手术主要并发症、手术时长、输血量等因素进行量化、客观评价;对手术复杂程度,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消耗医疗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负效应等进行非量化、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充分、科学评估本机构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等因素分别对应的级别,确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其中所有手术需与《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一一对应。《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动态调整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提升信息化思维,通过医疗质量评价数据等,判断本机构开展手术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采取相应提升或降低级别等管理策略,实现保障手术质量安全的目的。
应当强调一点,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手术分级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为目的,对本机构开展的手术进行分级,并对不同级别手术采取相应管理策略的过程。因此,本机构制定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有极强而明确的管理目的,与其他管理目的手术分级目录完全不同。因此,医疗机构内部可以存在不同管理目的的多套手术分级目录。
5.治疗性和诊断性的操作是否都要归入手术分级管理范围,并设立医师分级授权?
答:手术分级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为目的,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和伦理风险,对本机构开展的手术进行分级,并对不同级别手术采取相应管理策略的过程。因此只要符合手术定义的操作,无论其目的如何,都应归入手术分级管理范围。
6.如何理解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
答:医疗机构进行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患者安全的基础和必需的手段。手术医师资质是医疗机构对医师是否具备相应级别手术能力的认可。手术医师授权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术者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综合评估后授予术者相应的手术权限。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功能任务与医疗资源的实际状况,依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授予的医院级别、核定的诊疗科目和推荐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在明确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的基础上,制定本机构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及规范文件。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本机构每一位医师,并建立周期性医师手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确保每一位医师的实际能力与其手术资质与授权情况相一致。三、四级手术应当逐项授予术者手术权限。对于非主执业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其手术授权管理应当与本机构医务人员保持一致。
7.限制类技术如何执行手术分级管理?
答:医疗机构开展省级以上限制类技术项目涉及手术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要求,应按照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以开展临床应用,并于开展首例临床应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完成备案后,医疗机构方可将其纳入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开展的省级以上限制类医疗技术中涉及的手术,按照四级手术进行管理。
8.如何开展手术分级授权?
答:医疗机构应建立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持续改进。
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内容及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申请→科室进行评估与考核 → 医疗管理部门复核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审核批准 → 医疗机构行文公布 →纳入医师个人技术档案。
9.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答:(1)医疗机构应对本机构开展的每一种手术进行授权管理,而不是仅仅按照手术分级对医师进行授权。
(2)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应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
(3)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资质、能力相符。
(4)医疗机构应根据医师的手术技能、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开展手术的年限,结合技术职称以及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对医师手术资质与授权实施动态管理。
10.医疗管理部门如何进行手术分级管理督查?
答: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监督管理系统,使其医疗管理部门能够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阶段全面掌握临床科室及医师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情况,特别是限制类技术、急诊手术和本机构重点监管技术项目的相关情况。
医疗管理部门应在手术分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手术医嘱、手术通知单、麻醉记录单等运行环节的检查,重点关注手术医师资质与手术级别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越级手术情况、临床科室和部门内部自查自纠情况以及问题督查意见是否落实等。
11.如何管理紧急状态下的越级手术情况?
答:医疗机构应建立关于患者生命安全处于紧急状态下的越级手术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生命安全的紧急手术范围。
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资质的医师,其他医师可以越级开展紧急手术,但同时应向本机构医疗管理部门(夜间向医院总值班或医疗总值班)报告。医疗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协调有资质的医师前往现场。如手术尚未结束,由该有资质的医师接续完成手术;如手术已经完成,则由其对手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12.手术授权管理与医师职称、职务有何关系?
答:手术分级授权与医师职称、职务并非完全对应,授权评估应根据医师手术能力、已开展手术效果、发生的手术并发症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
13.如何建立手术医师的技术档案?
答:(1)医疗机构的医疗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本机构内每一名手术医师建立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并存有手术医师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医师执业证书、文凭、学位、教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
(2)手术医师的技术档案中,应记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师开展手术的年限、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科室对手术医师年度考核结果等。
(3)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应至少每年更新一次,由医疗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管理与使用,相关文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保存。
14.如何依托信息化做好手术分级管理?
答: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手术分级管理,全面掌握科室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加强对手术医嘱、手术通知单、麻醉记录单等环节的检查,重点核查手术权限、限制类技术、急诊手术和本机构重点监管技术项目的相关情况。
医疗机构层面的手术分级管理信息化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数据库、手术资质授权人员数据库、三四级手术档案、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数据库以及手术审核、论证管理模块等。